清明哀思深切缅怀已故竹笛前辈

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 https://wap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

清明假期,深切缅怀已故竹笛前辈,感谢你们为笛届所做的卓越贡献,你们的桃李正芬芳,惠及整个笛届。我们永远怀念你们。

(因条件有限,无法记全这类名单,也无法一一核对细节,此文意在缅怀所有的已故竹笛前辈,有不周之处,诸位朋友请谅并恳请帮助补正。)

已仙逝的竹笛前辈(按辞世日期先后排序):

赵仁玉,年—年

尹明山,年-年

冯子存,年-年

刘管乐,年1月24日-年5月27日

简广易,年-年

金祖礼,年-年

赵松庭,年9月30日-年3月9日

陈重,年-年

元修和,年-年

俞逊发,年1月8日-年1月21日

黄尚元,年—年

魏显忠,年7月-年1月19日

宁保生,年1月-年

孔建华,年-年7月8日

曹星,年-年3月25日

涂传耀,年12月28日-年6月5日

高明,年9月-年10月16日

洪安宁,年-年7月25日

陈立新,年-年8月1日

姚笛,-

张学庆,?-年11月22日

蒋志超,?—?

杨明,?—?

更多已故竹笛前辈...

1

赵仁玉年—年

赵仁玉,兖州滋阳六区马家海人。8岁跟父亲学吹笛子、笙,并随父跟鼓乐班长期参加民间演奏。年,在山东省农民音乐舞蹈会演中获一等奖。同年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,获优秀奖。后调山东艺术学校任教,兼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笛子演奏课教师。他的演奏多被电台录音,被艺术院校编入教材。

2

尹明山—

尹明山(~),砀山县赵楼乡王屯村人。安徽省歌舞团担任笛子演奏员,曾在安徽艺术学校、上海音乐学院任教。

年二月初八出生,家境贫寒,11岁双目失明,但有灵敏听觉,非常喜欢听民间艺人吹奏笛子和唢呐。少年时正式接触笛子,从此笛子成为他的终身伴侣。从学吹民间小调开始,听学各种鸟鸣,反复描摹。变化无穷的鸟鸣,仅凭一般的笛子吹奏技艺是很难表现出来,他利用一个孔眼吹出满孔音、大半孔音、半孔音、小半孔音……再加上手指按孔的“松、紧、颤、滑”等方法,形成滑音,从而能够完美地把百鸟的美妙声音摹拟下来。鸟声学到手,又来琢磨走兽音,并且向大人、同伙们询问各种飞禽走兽的形状、颜色,一一记在心里,吹奏技艺不断提高。26岁前,靠笛艺唢呐艺术技能讨生活。直到淮北解放(年)那年遇机会名声远播,他吹奏的《百鸟音》最受乡亲们欢迎,声誉由民间传到县城城。

年第一次登舞台演奏,仿佛登上天堂,激动流出热泪。同年10月到合肥参加安徽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,笛子独奏《百鸟音》、《走兽音》获得特等奖。年2月又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音乐舞蹈会演,演奏《百鸟音》以满(满音)半(半个音)翻(翻上翻下)滑(滑音)堪称一绝。他的特技表演,把百鸟啼鸣吹得活灵活现,获得笛子演奏家光荣称号。之后被正式调到安徽省歌舞团担任笛子演奏员。年,由团长刘汉文带领,乘坐飞机飞往武汉,给在那里视察的毛主席演奏。回来后,他以真情实感完成了洞箫独奏曲《感谢共产党、感谢毛主席》的创作。

年底,他被调到安徽艺术学校任教。年经上海音乐学院笛子演奏家陆春龄介绍去上海民族乐团任教3个月,把《百鸟音》传授给青年演奏员孔庆宝,由孔灌成唱片播放全国。年他又受聘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一学期,传授笛子演奏技艺。

尹明山的《百鸟音》由音乐家蒋小凤记谱整理,发表在年的《中国音乐》期刊上。他创作演奏的还有《走兽音》、《凡字调》、《小寡妇上坟》等曲。年他在《安徽日报》上发表《笛子春秋》一文(夏学柱记录整理),先后收到多封全国各地读者来信,赞扬他苦学成才,技艺精湛,向他求教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转播《笛子春秋》并配上他的笛子独奏曲《百鸟音》,受到全国听众好评。不久,他去北京参加全国聋盲哑残疾人代表大会,并被选为全国聋盲哑协会理事,《大公报》全文转载他的大会发言。

年6月9日,尹明山病故于原籍,终年71岁。

3

冯子存年—年

冯子存,笛子演奏家。出生于河北阳原县,河北阳原县东井集镇西堰头村人。冯子存有着很高的艺术天分,同时他从小受到家乡民间音乐的熏陶。

冯子存是第一个将中国竹笛以独奏的形式搬上舞台,使竹笛成为独奏乐器的笛艺家。冯子存的创作、演奏,在各种技巧运用和发挥上可以说是笛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。

冯子存平时演奏的力度是很强的,笛子到他的嘴下要高出几十个音分,甚至半个音。为增加演奏色彩,他用了“花舌”的技巧。在这基础上长、短、密、稀、软、硬各种花舌技巧应运而生。为了增强表现欢快、跳跃的情绪,各种吐音随之产生。为了能像唱得一样委婉、连贯,各种"滑"、"抹"、"揉"、"压"的技法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示。为了使某个音产生极强的力度,他用“剁”的技法,把“飞指”和“花舌”结合一起,又出现了“飞指花舌”音。为了描写风筝徐徐下落时的情景,开发出特殊的“六孔泛音”。为描写人悲痛时的哭泣,演奏出了"气冲"音等等。“打”、“带”、“颤”、“增”及各种装饰音在冯子存的的演奏中也随处可见。根据乐曲内容不同和表现的需要,把技巧有机地寓于乐曲之中。

冯子存先生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他独特的笛子演奏风格,他的笛子风格是在内蒙、原察哈尔北部、张宣地区的“民歌”、“山西梆子”、“二人台”等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直接熏陶下形成的,体现了北方人民的性格和语言特点。他的演奏高亢、嘹亮。他有着饱满坚实的气息;明快的音色;丰富多变的唇、舌、指、气法;浓烈炽热的地方风味并具有强烈的歌唱性,这些都具有典型的北方梆笛特色。冯子存以他华丽豪放的演奏技巧和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的笛子曲,使人们感觉到了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。

冯派竹笛艺术风格在全国影响颇大,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竹笛的开拓者之一。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竹笛事业。冯子存先生为竹笛奉献一生的高尚精神和品德久远影响、激励着人们。他勤劳一生,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是中国音乐界的骄傲。

他整理改编和创作的大量笛子曲,富有民间器乐的特点和强烈的泥土气息,三十年来,创作、改编和演奏了大笛子乐曲,留下大量的独奏曲目。出版有:《冯子存笛子曲选》。

他与人合作改编的《喜相逢》,不仅成为笛界的名曲,还被改编成钢琴、小提琴、木琴演奏曲目,被世界亚太音理会编入各国音乐教材。出版有《冯子存笛子曲选》。

4

刘管乐.1.24—.5.27

刘管乐:笛子演奏家。他的作品题材广泛、内容丰富、独具特色、影响深远。生前曾系天津市政协委员、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、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名誉理事、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员。

简介

年1月24日,刘管乐生于河北省安国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。在这个到处都充溢着音乐之声的吹歌之乡的哺育下,刘管乐从小便流露出对音乐的钟爱,特别是他对民族器乐的颖悟,常使乡亲们赞叹不已。10岁起,刘管乐在老师指导下,开始学吹笛子,仅一年时间,他已能演奏多段昆曲曲牌和《打倒列强》等当时广为流传的进步歌曲了。12岁时,因家中没钱再供他上学,只能缀学赴京,在一家小店铺学徒当镟工。但他忘不了他的笛子,于是当他两年后返回家乡时,经人介绍,拜在一位还俗僧人的门下,继续学习笛子和管子、唢呐等乐器。同时,还和师父一道,过起了东奔西跑、饱尝艰辛的搭班卖艺的流浪生活。

年5月27日晚,72岁高龄的刘管乐先生在天津溘然长逝。从此,中国又失去了一位名扬四海的笛子演奏家。这噩耗使中国民乐界为之鸣泣,祖国各地的老朋友、同行及学生匆匆赶来,向他们所热爱、所敬重、所崇拜的这位笛子艺术大师,作最后的诀别。在低沉的哀乐声中,人们仿佛又看到了舞台上那潇洒、修长的身影,又想起他那为中国笛子艺术呕心沥血的毕生。

成就

在那个各方面条件还比较艰苦的年代,刘管乐繁忙地往复于祖国的工矿、农村和部队,用他欢快的笛音,反映人民朝气蓬勃、充满希望的精神风貌。同时,他还作为中国人民的文化使者数次出国演出,让世界人民领略了中国竹笛的风采。年,刘管乐随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首届“布拉格之春”国际音乐节的演出。年,又随天津歌舞剧院赴苏联、阿富汗、埃及、叙利亚等国进行访问演出。年,首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笛子专业教材会议在天津召开,刘管乐以特邀身份出席了会议,并在与会专家共同参加了两场笛子独奏、重奏专场音乐会上演出,大获成功。正是在国内外大量的演奏实践中,刘管乐以其独树一帜的演奏风格,奠定了他在中国笛子演奏史上杰出的地位,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首肯和推崇。

贡献

笛子

中国的笛子演奏艺术大体可分为南北两派。南派以细腻娓婉取胜,北派以火爆粗犷见长。刘管乐和冯子存一样,是音乐界公认的北派笛艺的杰出代表人物。他的笛音高亢、脆亮、坚实,极富光彩。在注重气、唇、指、舌各种技巧的娴熟自如、密切配合外,尤精于滑音、剁音、吐音、历音、花舌音和多指颤音等北派梆笛的主要演技。他还善于以笛音模拟禽鸟的鸣叫声,那用高超的技巧和细微的气息控制所演奏出的百鸟竞技的生动场景,曾令观众和同行惊奇不已。

刘管乐的梆笛演奏艺术,早期受到冀中“老调梆子”的影响,后又在冀中鼓吹乐的基础上,融汇各家笛艺。正是在对民族民间音乐养份的尽情吸吮中,刘管乐形成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。他的演奏洒脱、灵巧、朴实。在一些方面,如利用休止符换气,使气息充实饱满;出乎意料但又合于情理的节奏变化等,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。可以说他的演奏艺术大大丰富了中国笛子艺术的宝库,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.

刘管乐是一位多产的笛曲作家。他的作品题材广泛、内容丰富、独具特色、影响深远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部作品专辑:《笛子独奏曲集》、《刘管乐笛子曲选》。其中年月11月出版的《笛子独奏曲集》,是我国出版最早的个人笛曲专辑。他的作品曾常在中央和各地方广播电台播放,有的还被制成唱片和盒带。作品中尤以《荫中鸟》和《卖菜》最为著名。音乐形象生动、情绪活泼、风趣诙谐,曾风行全国。由于刘管乐具有丰富的民间音乐素养,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,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。其作品的音调,多来自冀中吹歌、民歌与戏曲。同时,他还注意从少数民族音调和外来音调中吸取养份。然而创作中,他绝不停留在对民间素材一般意义的“形成”模拟,而是更重视对作品内容、情绪、意境的认真体察和准确把握,从而赋予民间音乐素材新的生命力。

乐器改革

刘管乐还是一位乐器改革家.他深知笛子改良对笛子演奏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.他和天津民族乐器厂王国栋合作研制的调音插口笛,已在全国推广.这种调音插口作法在箫、巴乌等其他民族乐器的制作中已被普遍采用.他研制的七孔、八孔、九孔笛,也受到广泛好评。

5

简广易年—年

简广易,著名笛子演奏家。简广易先生系年生于四川重庆,原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独奏演员。

简先生于九岁开始学笛子,并于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,最早师从现国家一级笛子演奏家,原重庆市歌舞团团长谢高翔先生,其后师从民间音乐家叶仰曦、段广义,以及著名笛子演奏家刘森,由于对笛子艺术的热爱,他在毕业后选择加入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工作,他曾经录制出版的个人独奏专辑《家乡赞》及《简广义笛子曲集》,都广为社会大众喜爱,其中《牧民新歌》一曲更是风靡海内外,成为当时笛子曲的代表作,且列为中国广播艺术团之保留曲目。随着一批批的他创作或是改编的曲目的问世,一些新的演奏技法亦相继出现,这当中有些人致力于乐器本身的改革,使之便于演奏半音和转调,而有些人则在原有的六孔上下功夫,通过手指、气息和舌头的控制,达到相同的目的。虽说后一种做法在近几年来有了更大的发展,但简广易先生是最早摸索这种改进方法的演奏家之一通过《流浪者之歌》等民间风格很强的改编外国曲目的实验,成就了他在笛子演奏技法上的重大突破。简广易先生的演奏热情奔放、潇洒自如而又亲切近人,由他自己创编的笛子尤以富有生活情趣、通俗明快见长,许多乐曲不仅在前些年里广为流传,即使至今,仍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
简广易先生曾先后出访日本、德国、意大利、南斯拉夫、罗马尼亚、澳大利亚;新西兰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,以他出色的演奏技巧和平易近人的演奏风格受到了热烈的欢迎,后来并于年至年间赴法深造,年5月在巴黎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,在音乐会上演奏了笛、箫、埙、口笛、巴乌、葫芦丝等传统民族乐器,精湛的技艺、精彩的演出博得《欧洲时报》、《欧洲日报》等媒体给予的高度评价。

6

金祖礼年—年

金祖礼,少年时喜爱民族乐器,曾随民间艺人学习琵琶、二胡、三弦等乐器。年担任“乐林国乐社”指导,年参加“大同乐会”,年与卫仲乐一起创办“仲乐音乐馆”,年与卫仲乐、许光毅共同建立“中国管弦乐团”,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,为专任竹笛副教授。金祖礼的演奏音色秀丽、柔和、韵味浓厚,为江南丝竹的宗师之一。

此段资料来源于:萧舒文著作《20世纪中国笛乐》第71页

7

赵松庭.9.30—.3.9

赵松庭,笛子演奏家,作曲家。浙江东阳人。九岁学吹竹笛。上海法学院肄业。曾任东阳中学、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。建国后,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,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,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、艺术指导。赵松庭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,被公认为中国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,浙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,并被誉为“江南笛王”。

曾任浙江艺术学校(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)名誉校长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、浙江省政协第六、第七届委员,民盟浙江省委常委,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,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。被音乐界称为南派笛艺的代表人物,浙派笛艺创始人,被誉为“江南笛王”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。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。创作笛子独奏曲《早晨》、《三五七》、《婺江风光》等。著有《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》等。年3月9日6时30分,因医治无效在浙江大医院不幸逝世,享年78岁。

个人作品

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。创作笛子独奏曲《早晨》、《三五七》、《婺江风光》等。著有《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》、《笛艺春秋》、《笛子演奏基础教程》等著作,是中国第一位成功研制排笛、骨笛和铜管双笛的竹笛大师。

个人成就

博学精艺

中国笛子有以秀美、典雅、华丽为特色的“南派”和以粗犷、明亮、刚劲特色的“北派”,赵松庭为了更好地表现时代精神,打破南北的界限,兼收两者之长,并借鉴西洋长笛的某些技巧,形成柔中有刚、刚柔并济的“浙派”。他还将唢呐的特殊循环换气法运用到笛子演奏上,丰富了笛子的表现手段。赵松庭的笛子艺术自成体系,集笛子演奏、创作、制作、科学研究、著述和教学于一身,他对浙江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其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。

他首创吹笛循环换气法,创造和首先使用了排笛,创造了L型倍低音大笛,亲手设计制作出古代笛类吹奏乐器“篪”。他首创横笛频率计算的理论和方法,创作及改编了《二凡》、《西皮花板》、《鹧鸪飞》、《采茶忙》、《幽兰逢春》等十余首笛子独奏曲,皆已广泛流传。这些乐曲,已成为中国乐坛艺术宝库中的瑰宝。与此同时,他发表了《竹笛源流》、《低音笛及L型笛》、《中国笛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》、《同管双笛》等论文,编著出版了《竹笛演奏技巧广播讲座》等著作。

教学特色

赵松庭在美学观点上,主张“音乐技巧为表现内容服务,脱离内容表现的不能称为技巧;竹笛本身在不断发展,技巧也必须不断创新;技巧不论中外古今南北西东,只要对内容表现有帮助,我们都要吸收。”赵松庭的笛艺虽然来自民间,未进过音乐院校,但他的文学修养与科技知识相当渊博,因而教学的系统性,科学性较强,教材的编写也相当简明扼要,结构严谨,门下弟子成才率甚高,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。赵松庭感到唯一遗憾的是,尚未培养出优秀的女弟子。他说:“唐代、宋代吹笛的多是女孩子,我打算招收一批女学生,探索一下,是否能出现女性笛子演奏家。”

研究探索

赵松庭还进行了两项研究,一是弯管笛,可以增加笛子的长度,而不影响演奏的方便;二是“同管双笛”,又名“雁笛”,演奏时双手如同大雁飞舞,非常别致美观。此笛历史文献有记载,从壁画中能见到,现已被齐齐哈尔市路文明、路文汗两兄弟发明并创新。

赵松庭深入余姚河姆渡对出土骨哨进行考察后,认定笛子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,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七千年前。他从“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”,“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”等古人诗句中,萌发了用玉石制笛,再现民族瑰宝的想法,试制成功的玉笛已在海外投入演出实践。

在律学方面,他认为纯律、平律均无不可,不宜定死,否则风格要受损失。温度会影响发音的频率,他主张根据不同温度制作不同规格的笛子,就不能混用。他坚持笛子必须科学化,只有具备较高深的数学、物理学知识和运算能力,才能制作出合乎标准的笛子。

8

陈重年-年

陈重,音乐教育家、吹弹大师、天津音乐学院教授,年出生于上海。

自幼对江南丝竹音乐有独好,追随舅父学习二胡、笛子,十一岁参加民间的丝竹集会等演出活动。年师从著名演奏家孙裕德学习琵琶及洞箫。又向古琴大师张子谦、吴景恬学习古琴。

年参加文化部、中国音协首届音乐周,同年九月应邀担任沈阳音专笛子教学,年先后在天津、河北师院、艺师、音乐学院担任琵琶、笛子、洞箫、古琴教学,并兼任中央音院、民族学院、解放军艺术学院专业教学多年。年对古乐器陶埙进行了研究、改革、制成了九孔、十孔陶埙。并自编乐曲,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。

年75岁高龄的陈重先后赴日本、法国、瑞士、意大利、德国、美国、香港、台湾等地讲学、演出,受到极高的赞誉。三十余年的教学及六十多年的艺术活动,造就弟子满天下,被中国前音协主席吕骥称赞为:“民族正声”。现已82岁高龄的陈老师常说:夕阳无限好,何惧近黄昏。愿君共携手,振我中华魂。

研究方向

他博采众长,在笛子、洞箫、琵琶、古琴、二胡、古埙等多种乐器上,均有很高的造诣,为国内有数的民乐多面手之一。

主要贡献

他先后改编创作了琵琶、二胡、中胡三重奏《青春》;苏南吹打乐《大步步高》;笛子曲《怀古》、《荷塘月色》、《朝元歌》;箫、筝二重奏《妆台秋思》;埙筝二重奏《楚歌》等乐曲。

9

元修和年—年

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元修和,生于年,祖籍山东,曾师从著名音乐家,演奏家赵松庭,冯子存,刘管乐,是一代大师赵松庭的第一位正式学生。

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深造,主修二胡,板胡,后又学习钢琴及打击乐。

年开始跟随赵松庭正式学习中国竹笛。而后又学习长笛,曾一度担任长笛演奏员。

年毕业后一直默默无闻的从事音乐教育工作,直至退休。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,培养了高明,张延伍,马迪等一批优秀的竹笛演奏家。

他的主要作品有二胡独奏曲《秦腔主题随想曲》。曾任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,陕西省管弦乐常务理事,陕西省打击乐常务理事,长安古乐学社社长,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。

元教授是西北竹笛界的元老级人物,演奏技艺精湛,但是很少登台演出,为的是把机会让给年轻一代,很值得我们尊敬。元教授是第一个把南派竹笛引入北方的领路人,还在长安古乐的研究上颇有建树,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10

俞逊发.1.8—.1.21

俞逊发,年1月8日出生,上海市人。笛子演奏家,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。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,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,上海市政协委员,于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,享年61岁。世人皆赞“古有俞伯牙,今有俞逊发。”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。

个人作品

俞逊发自年至今曾先后创作、改编了近20余首笛子独奏曲。其中有《秋湖月夜》(俞逊发、彭正元作曲)于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一等奖,又于年获“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。

《琅琊神韵》于年获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奖;

《赤日》于年分别获上海音乐之春创作、演奏二等奖(一等奖空缺);

《音韵》于年获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创作二等奖。

由俞逊发灌制的笛子专辑《妆台秋思》获年10月北京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并名列榜首,另外俞逊发演奏的由朱践耳先生作曲的《第四交响乐》(为竹笛及二十二件弦乐而作的室内交响乐曲),于年秋荣获瑞士“玛丽·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作品大赛奖”,这是中国人有史以来获该项大奖。

年曾著书《中国竹笛》由台湾丹青图书出版公司出版(工具书,二十六万字,不包括谱列)。

年10月又由台湾琴园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俞逊发的笛子曲集《玉笛雅声》。

俞逊发自七十年代初至今,先后出访欧,亚、美、澳、非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与地区。多次被台湾、香港、澳门邀请进行个人专场音乐会与讲学。还再度与荷兰,日本、印度等著名演奏家进行即兴演奏音乐会。在欧洲地区进行巡回演出,对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合作与沟通作了有益的探索。

俞逊发先后录制笛子专辑10多盘。如《汇流》、《琅琊神韵》、《妆台秋思》、《牧歌》、《河岸吹笛人》、《台湾民谣》等。

个人荣誉

《秋湖月夜》(和彭正元先生合作),于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一等奖。随后又于年获“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;

《琅琊神韵》获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奖(年);

《赤日》于年分别获上海音乐之春创作、演奏二等奖(年,一等奖是空缺的);

《音韵》获首届海内江南丝竹比赛创作二等奖(年);另外俞逊发演奏的由朱践耳先生作曲的《第四交响乐》(为竹笛及二十二件弦乐而作的室内交响乐曲),于年秋荣获瑞士“玛丽·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作品大赛奖”,这是中国人有史以来获该项大奖。

由俞逊发老师录制发行的笛子专辑《寒江残雪》获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并名列榜首(年);

笛子专辑《妆台秋思》获北京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并名列榜首(年10月);

笛子专辑《太极》获德国金唱片奖;

自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,先后出访欧,亚、美、澳、非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与地区。

年由国家文化部组织,在全国选拔一批民乐演奏精英到美国去访问演出,俞逊发老师当时就是经过多轮比赛获大奖的笛子精英,代表中国到美国等西方国家访问演出。当时就有一批演奏家在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至今难以忘怀:俞逊发的笛子、刘明源的板胡、闵惠芬的二胡、王昌元的古筝、刘德海的琵琶、龚一的古琴......俞老师还多次被新加坡、台湾、香港、澳门等地邀请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和笛子专题讲学。

俞逊发曾获上海首届文化艺术奖及上海宝钢高雅艺术奖。为表彰其对民族音乐事业的贡献,国务院特颁发荣誉证书,终身享受政府特津贴。

11

黄尚元年—年

黄尚元,年生于湖南湘潭,后迁居武汉,8岁学笛,以唱片为师,年以《喜相逢》、《放风筝》获湖北省业余文艺会演一等奖,长江日报称其为“笛子神童”。年以一曲《茉莉花》考进了中央音乐院附中。师从杨幼林、蒋志超学笛,又与简广易同拜刘森为师,其间向北昆大师叶仰曦学昆曲。年附中毕业到内蒙艺校任笛子教师。文革中因莫须有的罪名流放沙漠,后返武汉锅炉厂当工人,年因反革命罪入狱8年半,受尽磨难,年平反回厂。而后潜心钻研笛艺,著文写歌,偶教学生。经他所教的学生有李镇、于德琛、孔庆文、张国柱、周晴、王武等。年开始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hkuaiyin.com/bslc/bslc/18944.html


当前时间: